当前位置:首页>>检苑风采
匠心求极致 真情暖民心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张世光
时间:2022-12-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匠心求极致 真情暖民心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张世光

匠心求极致 真情暖民心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张世光


他坚守为民初心,办案求极致,先后办理的6件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2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他运用“五个公开”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化解争议,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他潜心钻研行政检察业务,深度剖析典型案例,是全国行政检察师资库成员,先后26次在省级以上培训班授课;

…………

这份含金量颇高的成绩单,出自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新乡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张世光。

830日上午,张世光进京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这样一位平凡而又朴实的检察官,是如何勇立司法体制改革潮头,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成为行政检察领域佼佼者的?随着张世光的回忆,答案一一浮现……

1、“小案”办出“大人生”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行政检察案件不仅关系民生,更连着民心。

张世光清晰地记得,那是2019年的冬天,大雾弥漫、寒气逼人,王某和妻儿风尘仆仆来到新乡市检察院,将一面锦旗送到了他的手中。

16年前,王某因11棵树的所有权与李某产生纠纷,后因不满乡政府的确权决定,将乡政府告上法庭,并向检察院申请行政监督。但由于证据不足等原因,检察机关无法支持其监督申请。

张检察官,我就是争口气。您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我就带着一家人去拼命。”王某眼含泪水说出的一句话让张世光震动不已,也让正在解释法律程序的他有了更多的反思——

行政检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11棵树积下的十几年恩怨难道仅仅一纸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就能了结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让他们摆脱诉累?

通过多次走访,张世光发现虽然没有证据能证明树是属于王某的,但李某的证据与现实情况有矛盾之处,这就说明乡政府的确权决定并非完全公正。张世光一边反复向王某及其家人释法说理,联系当地政府上门调解;一边根据他的家庭情况为其申请司法救助,让他感受到法律的温暖。慢慢地,王某积郁在心的“死疙瘩”解开了,同意与乡政府和解。

办案就是在办当事人的人生。”张世光始终铭记最高检检察长张军的叮嘱,深有感触地说:“11棵树的价值不大,但是群众多年心结难解。将心比心,对‘小案’咱也要当成‘天大的事’来办。”

每次办完案件,张世光的通讯录里就又多了个朋友。“张主任,给您报喜啦!俺孩儿今年考上研究生了!”“张检察官,俺的补偿款到账啦!”……微信里时不时蹦出来的信息,是当事人对张世光的感激,更是把他当成朋友的信任。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张世光的办公室里挂着25面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才能在一起起“小案”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2、是“硬骨头”也要啃下来

时间回到1985年,刘某因无法拿到毕业证而与学校产生纠纷。自此,刘某踏上信访和诉讼之路。多年过去了,刘某仍未能如愿。

接到监督申请的张世光看着卷宗陷入了沉思:时隔多年,学校给刘某补发毕业证已无法实现,无论监督申请成功与否,对刘某都没有实际意义。

到家中走访时,看到刘某昏暗破旧的房屋和佝偻的背影,张世光一阵心酸。他暗暗下定决心,刘某这个事,是“硬骨头”也要啃下来!

第一次见面,刘某就向张世光唠了3个多小时。电话,张世光记不清给他打了多少个,最长的一次,是张世光从市检察院出发去封丘扶贫的路上:63公里路程、一个半小时,他与刘某的电话才打了一半。慢慢地,刘某把张世光当成知己,“张检察官,我同意与学校和解,你说咋办就咋办!”

化解行政争议,首先要在倾听中消减当事人的怨气,让当事人把话说完。”这是张世光办案的诀窍之一。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在军队历练过的张世光有强大的责任心,这给予他无穷的勇气和力量,生出一股逢水架桥遇山开路的战力和韧劲。翻开他所办案件的卷宗,几乎都是“硬骨头”——

赵某与邻居有宅基地纠纷,不满镇政府处理意见。张世光带领办案团队,反复查阅土地登记资料、走访镇政府等有关负责人和知情人,查明了案件事实,找到了纠纷根源,最终让82岁的老人满意。

因为半亩地的事将县政府告上法庭,孟某在诉讼道路上奔波了多年。张世光从法院裁判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入手,深入分析研判在案证据,逐条向孟某解释,努力把事实辨明、把法律讲透。最终,孟某心服口服,主动撤回了监督申请。

把工作当事业、把责任当习惯。啃‘硬骨头’、解‘死疙瘩’,就是要千方百计降低群众不该有的诉讼成本,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张世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3、抓住“牛鼻子”,下活“一盘棋”

行政检察案件俗称“民告官”案,由于司法程序的独特性,部分案件长期未进入实体审理程序,存在“诉讼程序”空转现象。

想要改革创新,就要对“程序空转”动真碰硬,张世光抓住这个“牛鼻子”,把目光放在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上。

在一次与省检察院领导的座谈中,张世光的主管副检察长陈顺芝敏锐地察觉到,公开听证的方式将会是办案的大趋势,于是对张世光说:“公开听证,别人还没做过,咱们就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闻言,张世光茅塞顿开。在省检察院七部和市检察院党组的支持和指导下,张世光带领团队探索出公开听证、检察宣告、公开审查、宣告送达、公开回复的“五个公开”化解机制,截至目前成功化解127起行政争议。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有了突破,摆在张世光面前还有一个难题:行政执法案件底数不清、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线索匮乏,基层行政检察办案数量较少。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打破行政执法“数据壁垒”?曾经管理使用过“两法衔接”平台的张世光决定借助大数据的力量,他带领团队建立行政检察大数据职能辅助监督平台,把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非诉执行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使之成为做实基层行政检察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张世光的这一设想得到了省检察院和新乡市委的大力支持,该平台先后联网了新乡地区的13家检察机关、13家审判机关和453家行政机关,并被纳入市平安建设考核项目,下活了社会治理的“一盘棋”。

新时代的检察人,唯有不断革新和自我突破,才能拥有不断攀登的动力。张世光深谙此理并身体力行。“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是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王和平对张世光的评价。

4、微光如炬,终汇成星海

每次办完案,我都会细细思索、总结经验,努力把好的做法变成习惯、把经验转成能力。”张世光笑称,“这离不开上级检察院的督促。”

20198月,张世光刚办完第一个公开听证案件,就接到最高检消息,指派其在全国首届“做实行政检察”高级研修班上授课。“保证完成任务!”张世光立下“军令状”,对讲课内容七易其稿,12个日夜里不停修改,直到上级检察院认可后才睡了个好觉。

出手即出彩,完成必完美。”新乡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晓伟的这句话激励着张世光一路前行。26次在省级以上培训班授课,所讲课程入选全国行政检察业务培训师资课程,多篇理论研究文章在《检察日报》《人民检察》等刊物上发表……最让张世光难忘的,是成为最高检讲师团成员,远赴西藏开展巡讲支教。

从行政检察‘小白’到现在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我很乐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同仁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乐于分享和交流让张世光结交了不少司法工作的同行,还有专家学者、律师等。

他不仅法律专业能力强,还对每起案件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有深入研究,了解面非常广。”曾担任听证员的河南传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田世让对张世光印象十分深刻,“他对农村用地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研究特别透彻,一席话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有事不要拖,工作不要等。”张世光的办公桌上永远干净整洁。面对各类新型疑难案件和法律问题,他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研究,结合实践经验破解难题,推出多项理论研究成果。

和他在一起,他就会影响你。”这是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张世光就像一缕微光,汇聚光芒,终成星海。



上一篇文章:第十二届全省优秀公诉人大赛落幕,三名新乡干警载誉归来
下一篇文章:中共新乡市委作出向张世光同志学习的决定
版权所有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 豫公网安备41070202000155号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新飞大道100号 举报电话:0373-5062000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